close














想當殯葬禮儀師 先考證照吧!
 





內政部研擬「禮儀師證書核發辦法」出爐,未來殯葬服務企業公司必須以資本額為基準,聘用一定比率、具專業證照的殯葬禮儀師;業界估計,此舉將嚴重衝擊占國內殯葬服務業九成五以上的小型殯葬公司。





 
根據內政部統計,近年來我國的死亡率逐漸攀升,去年達到千分之六,死亡人數超過十三萬人,若以業者粗估的每名往生者平均喪葬費用卅七萬元計算,全台殯葬業的年營業額至少超過五百億元;加上撿骨進塔、再葬、後續超渡法會、追思禮拜等,讓殯葬業成為「非一次買斷」、後利無窮的產業。


以經建會預估的台灣人口變化來看,卅年後,台灣每年死亡人數將增加一倍多,殯葬市場檯面上的營業額至少會翻兩倍,超過一千億元;殯葬業甚至流傳一句話:「殯葬業會是未來唯一根留台灣的產業。」


根據葬儀商業同業公會調查,目前國內有三千多家殯葬禮儀公司,其中九成五以上是資本額一百萬元以下、二至三人的業者,且小型殯葬業者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,禮儀師證照制度實施後,將使這些小型業者陷入「無照營業」的窘境。


台灣省葬儀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總幹事林明河表示,小型禮儀社已經將禮儀師證照制度視為生死存亡的一大危機,但殯葬改革為社會共識,商業同業公會寧願將此「危機」當作「轉機」,寄望禮儀師證照取得可以向消費者「掛保證」,扭轉黑道介入、「土公仔」粗鄙、不專業的形象。


官員表示,為了降低衝擊力道,內政部正積極與殯葬業者協調,未來將設定「落日條款」,企業聘用禮儀師的比率將採逐年累進,在行政院通過「禮儀書證書核發辦法」後,即著手制定時間表與資本額適用基準。


根據殯葬業者調查,龍巖、國寶、金寶山、台灣仁本等大型葬儀企業近年來以全新的形象包裝葬儀事業,加上強力的行銷動能,五年內即「鯨吞蠶食」近三成的殯葬市場。


台灣的殯葬產業潛能有多大?民國八十年代,國寶集團以納骨塔「北海福座公園」起家,幾年內即收回成本,並有盈餘轉投資國寶人壽與北海往生禮儀公司,成為另類的「台灣奇蹟」。


至於龍巖人本服務公司,則是龍巖建設在台灣房地產趨向疲軟之際,以卅億元資金投資興建納骨塔,順利在兩年內還清貸款,並擴大經營殯葬市場。


國寶集團公關經理鍾偉政形容,殯葬業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接觸的「服務業」,殯葬過程不管是臨終諮詢、悲傷輔導、葬禮流程,都代表一個商機。


龍巖人本服務公司服務處副總經理萬賢榮表示,在納骨塔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後,龍巖人本已逐漸將經營重心由「葬」的市場轉移到「殯」的市場,去年龍巖人本卅多億元的營業額中,有超過廿億元為殯儀業務,今年起更投資四十億元開發「差異性商品」,建立殯葬商品物流中心。


萬賢榮指出,現代人強調與眾不同,「辦葬禮就像婚禮一樣」,從訃聞、豎靈台,到壽衣的設計,都講究個人獨特風格。


據了解,國內殯葬業者並引進日本「湯灌」的服務,連遺體的淨身都講究「美體SPA」,包括特製香浴乳全身洗淨、修容、剪洗吹髮、著衣、修剪指甲、化妝、按摩等服務,並依據往生者性別,分派相同性別的服務人員。


台灣省葬儀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總幹事林明河說,近三年來也越來越多新成立的小型葬儀公司打「品牌」戰,推出個人化殯葬商品,在仍由傳統殯葬業者獨占市場的中南部地區造成一陣旋風,許多家族式公司也紛紛跟進。


【聯合報/記者林奇伯報導/20050829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vian 的頭像
    vivian

    若有所思

    viv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